三生三世之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
一部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告訴我們要想成為一個上神必然要經歷多次痛徹心扉的磨難,眾神把此稱之為歷劫,成功之后才能飛升,從而成為人上人。在事業單位考試中,在刑法的眾多考點里,有一個讓我們難以忽略的考點,那就是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的區分,這是案例分析題的??键c與重難點。想要完全區分二者,并且達到一個較高的正確率,我們也得歷經三生三世的劫難,最后才能公道渠成。
第一世:判斷行為人對結果所持的態度。如果行為人對結果的態度是支持,就是故意犯罪;如果是反對,就是過失犯罪。
什么是支持?一般認為行為人明知道會發生這個結果,而且是必然或者可能發生,還希望或者放任結果出現。比如,甲將砒霜放入乙的杯子 里,乙喝了之后中毒而亡。這就是故意犯罪。還有一種情況也認為是故意犯罪,即行為人明知有危險,還會發生一定的危害后果,但是并沒有采取措施去阻止,以至于結果出現。比如,甲攜帶鄰居家的兒子丙(10歲)去深山老林里面打獵,走著走著發現丙不見了,甲并沒有去尋找,繼續打獵,后來回到家中發現丙沒有回家,也沒有理睬,幾天后,警察發現丙已經死在深山里,被野獸咬死的。對于甲來說就是故意犯罪,因為他明知有危險還沒有采取措施去阻止結果的發生。
什么是反對?通常理解就是行為人主觀上并不希望發生危害結果但最后依然發生了。比如說交通肇事,肇事人并不希望去撞人,但依然造成他人的人身與財產的損害,就屬于過失犯罪。
第二世:在第一次歷劫時,若飛升成故意犯罪,就需要判斷是直接故意犯罪還是間接的故意犯罪。如果是希望結果出現就是直接過意,若是放任結果出現就是間接故意。比如:甲要殺害妻子乙,在乙的碗里投毒,甲明知道兒子丙和乙在一個碗里吃飯,并沒有阻止,結果乙和丙中毒身亡。甲希望乙死,是直接故意;對丙的死亡是放任不加阻止,是間接故意。
第三世:如果經歷第一次的磨難,判斷出是過失犯罪,那接下來就要區分是疏忽大意的過失還是過于自信的過失。區分的標準就在于行為對結果是否已經預見到。對結果已經預見到但依然造成了損害屬于過于自信。比如說:一位駕齡二十多年的師傅明知道轉彎的時候應該減速,但他認為自己經驗豐富,高速通過轉彎處,將迎面而來的奧迪撞翻了。這個案例中的開車師傅就屬于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若對結果并沒有遇見到但依然造成了損害的結果,就屬于疏忽大意。比如:甲和乙是搬磚工人,有一天兩人因為賭債在工地上推搡,甲輕推了乙一下,乙未站穩摔倒在地上,頭撞在地上的磚頭上,當場身亡。對于甲來說就屬于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
經過三次的歷劫,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我們就區分清楚了,掌握這個技巧后有助于大家飛升上神。當然,刑法的考點很多,技巧也很多,在備考的時候可以多多總結,多多練習,提升自己的正確率。